建始县卫生计生事业“十三五”发展规划 建始县卫生计生局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脱贫、建成小康社会的决战决胜时期。 为全面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县委全会要求,按照《中共建始县委关于制定建始县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为了在更高起点上谋划全县卫生计生事业发展,助推建始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造“健康建始”。特编制《建始县卫生计生事业“十三五”发展规划》,本规划是建始县政府履行卫生计生职能的行动纲领,是编制各卫生计生专项规划的依据。 一、发展基础 (一)“十二五”工作回顾 “十二五”时期,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县卫生计生系统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县卫生计生事业呈现出卫生计生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强、人民群众健康状况进一步改善、医疗卫生资源持续增长、卫生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的良好局面,“十二五”规划各项主要指标和工作任务完成情况较好,“十二五”时期是全县卫生计生事业发展最快、变化最大、成效最显著的五年。五年来,全县卫生计生系统始终坚持为人民健康服务的基本宗旨,将卫生计生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统筹谋划,坚定不移地走有中国特色、符合恩施实际的发展道路,不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取得了巨大成就。为“十三五”时期加速推进健建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居民健康水平逐步提高。与2010 年相比,全县平均期望寿命从76.35岁提高到77.21岁,婴儿死亡率从6.89‰上升9.38‰,孕产妇死亡率从32.81/10万下降到18.04/10 万,5 岁以下儿童死亡率13.78‰下降到11.2‰。主要健康指标优于全州平均水平。 卫生资源总量持续增加。全县床位2730张,执业(助理)医师662人,注册护士 947人,比“十一五”期末增长69%、21%和39%。千人口床位从3.22张增长到5.32张,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从1.06人增加到1.29人,千人口注册护士从1.32人增长到1.84人。 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稳步推进。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坚持“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努力破解制约卫生事业发展的体制性、机制性问题,全面落实改革任务。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进一步巩固和完善。新农合筹资水平由2010 年人均150元提高至2015年的450 元,新农合年筹集基金从2010 年的 6600万元增长至目前的1.75亿元,新农合基金规模不断扩大。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在全全面实施。进一步推进基层卫生服务体系和能力建设,基层卫生机构基础设施条件得到改善,服务能力达到提升。全面实施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进程进一步加快,公立医院改革取得积极进展。 重大疾病预防控制取得明显成效。疾病预防控制体系不断完善,疾病预防控制能力大幅提升,全县甲、乙类传染病发病水平保持平稳态势,未发生重大传染病流行。建立艾滋病疫情监测网络和医疗救治体系,初步遏制了艾滋病蔓延势头。累计发现传染性肺结核2.6万,已治愈2.4万。组织实施扩大免疫规划,疫苗可预防传染性疾病发病率显著下降。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全面开展健康教育活动,创建成为省级卫生县城,农村环境面貌明显改善。 卫生监督工作进展明显。卫生监督体系逐步完善,卫生监督综合执法条件逐步改善,加强职业病防治,建立了职业病防治协调机制,规范了职业病诊断鉴定。放射卫生、环境卫生、学校卫生等公共卫生的监督管理工作不断强化。有效遏制了非法行医行为,加强了医疗广告监管,医疗服务市场进一步规范。 医疗服务管理力度加大。积极开展创建“平安医院”活动,推进医疗纠纷人民调解机制,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继续开展医院管理年、“医疗质量万里行”和“医疗质量荆楚行”活动,不断加强医院感染管理、医疗质量安全管理,规范医疗服务行为,建立并推行院务公开制度。推进重点专科建设工作,全县建成省级临床重点专科2个,省级中医重点专科3个,州级临床重点专科15个,州级中医重点专科4个。加强护理队伍建设,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提高临床护理质量。两家县级医院坚持开展对口支援5家乡镇卫生院,提升了乡镇卫生院医疗服务能力。加强血液管理,大力推行无偿献血工作,有效保证了医疗机构临床用血需求。 中医药事业稳步发展。全县中医药资源和服务总量迅速增长。县中医院床位由450张增长到800张,乡镇卫生院中草药及中成药门诊及住院使用量逐年上升,门诊上涨282%,住院上涨411%。65%以上的村卫生室能提供中医药服务。不断加强中医药能力建设,县中医院建设成三级甲等中医院。红岩、官店、业州镇卫生院建成国医堂,红岩、业州创建成为全省中医药服务示范乡镇卫生院,全县50个村卫生室建成为全省中医药服务示范村卫生室,中医药特色优势得到进一步发挥。 惠民政策落实力度不断加大。全县新农合参合率99.39%,人均筹资总额494元。2015年,全县新农合政策范围内补偿率75.6%。全县324.9万参合农村居民全部纳入大病保险,共为达到大病保险赔付标准的13584名患者赔付资金7167.16万元。申请发放疾病应急救助资金227万元,并足额拨付到位。县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健全完善人口和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的办法》,让计划生育家庭享受更多优先优惠。2015年,全县享受农村奖扶政策37174人,特扶2431人,县直企业退休职工奖励176人。514名农村独生女取得高考加5分资格,因加分录取294人;4972名农村独生女、双女户女孩取得中考加5分资格,因加分录取1333人。 坚定不移地执行计划生育政策。坚持调整完善生育政策,稳妥实施“单独二孩”政策,人口出生政策符合率达到95%。加强出生人口性别比综合治理,全县出生人口性别比保持在正常范围内。利益导向机制建设取得新突破,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特别扶助制度全面落实,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人口环境。 (二)存在主要问题 “十二五” 期间,全县卫生计生事业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城乡居民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相比,与全县经济与社会发展水平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1、事业发展不够 一是卫生资源总量不足。全县护理人员相对短缺,床护比低于1:0.4的配置标准。医院病床使用率达到98%,医院和医护人员超负荷运转。二是卫生资源结构不合理。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差距较大;康复、老年护理、儿童医疗等资源短缺;不同层次的健康需求不能满足。三是卫生人才队伍依然是短板。基层和公共卫生人力资源薄弱,顶尖人才缺乏。四是民营医院发展不够充分。民营医院实际开放床位数占比仅为3.7%。 2、公共卫生服务亟待加强与创新 一是公共卫生服务能力不足。每万人口疾控人员、卫生监督人员、疾控机构固定资产和设备总值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卫生综合执法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有待完善。二是重大传染病防治任务艰巨。艾滋病、结核病患病人数逐年增长,新发传染病与输入性传染病威胁长期存在。三是全民健康促进体系还有待创新。爱国卫生管理机制不能适应当前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的需要,卫生创建的长效管理机制还没有建立起来。对健康教育工作重视不够,导致居民重点慢性病防治知识知晓率不高。 3、信息化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 全县基层机构虽已接入卫生信息专网,应用了全省统一的居民健康档案软件和村卫生室管理信息系统,县级医院开展了电子病历、PACS、LIS等应用,建立了县卫生应急视频会议系统,但县级区域数据中心尚未建成。 4、卫生投入严重不足 一是财政补助水平低。仅2011~2013 年,我县卫生人均财政拨款分别为91元、99元、118元,同期全省人均水平分别为144元、176元、208元,全国人均水平分别为229 元、257 元、285元,远远低于全省、全国水平。二是卫生总费用水平低。全县卫生总费用占GDP 比重、政府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比重明显低于全省、全国水平,个人卫生支出比例明显高于全省、全国水平,居民看病贵的问题依然存在。 5、人口结构不合理,人口老龄化加剧。低生育率与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共存。人口老龄化、人口结构不合理与养老负担重相叠加,人口抚养比上升,人口红利逐渐减弱;计划生育政策与经济社会政策不协调,计生服务能力不强,工作不平衡;随着城镇化提速,流动人口规模日益扩大,结构分布日趋复杂,流动人口跟踪服务管理急需加强,计生技术服务工作还有差距。 二、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十三五”期间,卫生计生事业发展面临着众多机遇与挑战。 (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卫生计生事业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健康中国”的新理念,省委省政府提出我省要在中部地区“建成支点、走在前列”,州委州政府提出了“三县战略”、“建设先进自治州”、“美丽恩施”的战略目标,县委县政府提出了2019年全县要实现全面脱贫。全民健康关系到全面兴县和民族发展的根本和未来。面临新的历史机遇,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发展,要在“病有所医”,缓解解决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上持续取得新进展,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必然要求卫生计生事业在体系建设、服务能力、发展环境、投入政策上取得新进展,实现新突破,以适应建始县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二)疾病谱的变化为医疗卫生服务创新发展提出了新要求 在经济发展和社会转型中,疾病发生规律出现了新变化,一方面,重大传染病和慢性疾病防治任务依然艰巨,艾滋病、结核病发病人数逐年增长,新发传染病与输入性传染病威胁长期存在。另一方面,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等慢性病成为主要疾病负担,给居民健康带来严重威胁。随着医疗保障制度逐步完善,保障水平不断提高,医疗服务需求将进一步释放,医疗卫生资源供给约束与卫生需求不断增长之间的矛盾将持续存在,必须转变医疗卫生服务模式和服务结构,从以疾病治疗为主的模式转向综合性健康干预和健康管理相结合的服务模式,推动形成以维护健康为中心的各类医疗卫生资源分工协作格局,完善预防、治疗、康复、护理、健康养老协同发展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三)新型城镇化向医疗卫生服务提出了新挑战 改革开放以来,我县城镇化率不断提高,户籍人口与外来人口公共服务二元结构矛盾日益凸显。被纳入城镇人口统计的农民工及其随迁家属尚未与城镇居民平等享受医疗、养老等基本公共服务。同时,随着城镇化快速发展,人口加速聚集,医疗卫生资源供需矛盾将更加突出,医疗卫生资源布局调整面临更大挑战。 (四)人口老龄化和二孩政策对医疗卫生服务开创了新领域 2015年底,我县60周岁以上老年人口达到约 万人,占总人口的比例近 %,老年人口快速增长。老年人生活照料、康复护理、医疗保健、精神文化等需求日益增长。同时,随着近年来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加速推进,大量青壮年劳动人口从农村流入城市,提高了农村实际老龄化程度。老龄化进程与家庭小型化、空巢化相伴随,与经济社会转型期的各类矛盾相交织,医疗服务需求将急剧增加。老年人口医养结合的健康需求,需要更多卫生资源支撑,康复、老年护理等薄弱环节更为凸显。“全面放开二孩”生育政策后,对包括医疗卫生机构在内的公共资源提出了更高要求,特别是高龄孕产妇、儿童、生殖健康等相关医疗保健服务的供需矛盾将更加突出。 县委六届八次会议提出将健康产业作为第七大产业发展,大力发展健康产业,充分发挥建始资源禀赋优势,发展以富硒有机农产品为支撑的保健食品,以民族医药、中医药为支撑的医药产品,以“治未病”理念为支撑的医疗康复服务,以互联网、大数据为支撑的健康管理等体系的健康产业,对卫生计生事业提出了新的机遇与挑战。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等信息化技术的快速发展,为优化医疗卫生业务流程、提高服务效率提供了条件,必将推动医疗卫生服务模式和管理模式的深刻转变。医改的不断深化对公立医院发展模式、规模和资源优化配置提出了新的要求。 (五)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为加强卫生计生法治建设提出了新要求 十八届五中全会出台了《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决定》,建始县委、县政府提出了建设“法治建始”的目标。这为加强卫生计生领域的依法行政、加强综合监督执法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带来了机遇和挑战。 三、总体要求和发展目标 (一)总体要求 以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新时期的卫生工作方针,紧紧围绕县委、政府的总体要求,落实“强县兴卫”战略部署,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为着力点,以促进全民健康为落脚点,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坚持预防为主,以农村和社区为重点,中西医并重,依靠科技进步,坚持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进一步完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确保全县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二)基本原则 ——坚持总量适度发展。合理调整医疗卫生资源布局,强化医疗卫生服务的薄弱领域和薄弱环节,科学合理确定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数量、规模和布局。保持医疗卫生资源总量适度发展,合理规划增量,科学调整存量,坚持中西医并重,优化医疗卫生资源结构,保持协调发展。 ——坚持政府主导。切实落实政府在规划、制度建设、投入保障及监管等方面的责任,确保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公益性和居民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需求,同时,充分调动社会力量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满足不同层次、多元化医疗服务需求。 ——坚持全行业管理。全县范围内所有医疗卫生机构,不论所有制、投资主体、隶属关系和经营性质,实行统一规划、统一准入、统一监管。 ——坚持统筹兼顾。统筹公共卫生、医疗服务、医疗保障、药品供应保障四个体系,加快推进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建设;统筹城乡、区域卫生事业发展,不断缩小人群之间卫生服务利用和健康水平差异。坚持中西医并重,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 —— 坚持科学发展。平衡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推动卫生发展方式从注重疾病治疗向注重健康促进转变,从注重个体服务向注重家庭和社会群体服务转变;优化资源配置,重点发展公共卫生、基层卫生等薄弱领域及医学模式转变要求的新领域,实现医疗卫生工作关口前移和重心下沉。 (三)总体目标 到2020年,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普遍建立比较完善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和医疗服务体系,比较健全的医疗保障体系,比较规范的药品供应保障体系,比较科学的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推进城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继续稳定低生育水平,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人民群众医疗卫生保健水平和主要健康指标达到省内平均水平,在全国少数民族自治县中人群主要健康指标、卫生资源指标处于先进行列,为促进全县经济社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提供人力健康保障。 “十三五”期末卫生计生事业发展的主要指标: 1、人均期望寿命达到78岁; 2、婴儿死亡率控制在10‰以下; 3、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控制在12‰以下; 4、孕产妇死亡率控制在20/10万以下; 5、病床数3480张; 6、每千人口床位数7.0张 7、每千人口拥有执业(助理)医师数2人; 8、每千人口拥有注册护士数3人; 9、儿童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95%; 10、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累计数≦210人; 11、新涂阳肺结核患者治愈率95%; 12、耐多药肺结核可疑者筛查率60%; 13、麻疹发病率(1/100万)﹤1; 14、重点慢性病防治知晓率80%; 15、高血压和糖尿病规范管理率90%; 16、重性精神疾病患者有效管理比例90%; 17、城乡居民参合率稳定在98%以上; 18、新农合政策范围住院费用报销比例75%; 19、新农合住院实际补偿比60%; 20、生产饮用水供水单位、健康相关产品生产企业卫生监督检查合格率≧90%; 21、孕产妇住院分娩率﹥99%; 22、医疗卫生机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率100%; 23、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点覆盖人口比例﹥95%; 24、生活饮用水抽检合格率≧98%; 25、人口自然增长率 6‰以下; 26、出生政策符合率≥85%; 27、出生人口性别比115以内 (四)重点工作任务 1、健全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坚持广覆盖、保基本、可持续的原则,建立由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乡医疗救助共同组成的基本医疗保障体系。加强基本医疗保障制度间的衔接,缩小城乡、地区间保障水平差距。巩固和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逐步提高政府补助水平,适当增加农民个人缴费金额,不断扩大受益面,提高受益水平。 2、建立基层卫生服务与管理新体制。坚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公益性质,完善用人制度,科学定编定员,妥善分流富裕人员,清理编外人员。改革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补偿机制,在不断增加财政投入的情况下,积极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财务集中核算管理。建立与地区经济发展和物价水平相适应,与本地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平均工资水平相衔接,与岗位职责和实际贡献相匹配的绩效工资制度。建立以服务数量、服务质量和群众满意度为核心的绩效考核体系。建立县乡联动、乡村一体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新机制,促进卫生资源合理流动、优化配置和合作共享。 3、巩固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建立健全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相关制度,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继续实施基本药物制度,非基本药物的配备比例不超过基本药物的20%;其他医疗机构按规定比例使用基本药物,基本药物全部实行零差率销售。实行全县基本药物集中公开招标采购、统一配送制度。加强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和处方集培训,保证临床首选和合理使用基本药物,保障人民群众安全用药。 4、促进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在完成国家确定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免费向城乡居民提供的基础上,逐步增加服务内容,提高政府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标准。稳步推进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提高服务效率和质量,强化绩效考核,建立完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机制,使城乡、地区和人群间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差距进一步缩小,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得到普及。 5、稳步推进公立医院改革 调整县级财政支出结构,足额落实取消药品加成后的补偿资金,保障公立医院人员工资待遇,承担基本建设和大型设备购置费用,逐步消除医院历史债务,完善财政补偿机制,促进公立医院健康发展。加强公立医院监管,继续通过实施单病种质量控制、临床路径管理和处方点评以及加强“医疗服务阳光用药”工程的实施等措施,引导医务人员规范医疗行为,坚持合理检查、合理治疗、合理用药,严格控制县级公立医院医药费用总量、业务总收入增长幅度,以及门诊和住院均次费用等项指标,建立相关费用控制指标考核体系和公示制度。通过医院综合改革,激发医务人员的工作热情,为公立医院的改革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6、加强卫生计生人才队伍建设 大力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人才工作氛围,到2020年,县级医疗卫生计生机构中临床应用型专业技术人才80%达到本科以上学历,乡镇卫生院80%以上的医务人员学历达到专科以上,并取得执业助理医师、执业护士以上资格,20%以上的乡村医生取得执业助理医师以上资格。卫生计生技术人员进修率达80%。定向培养在职本科学历人员100名。卫生计生人才队伍建设各项评价指标(数量、学历、职称、性别等结构比例)达到全省平均水平,完善医学教育、继续教育和各种岗位培训制度。以医疗机构管理培训为重点,加强卫生管理干部队伍建设。强化疾病控制、妇幼健康、卫生监督、防治结合、中西医结合,计划生育等方面的人才培养,改善卫生人才队伍结构。加强医德医风教育,增强广大卫生计生工作者职业责任感和使命感,逐步建设一支规模适当、结构合理、德才兼备、符合不同层次需要的卫生计生人才队伍。 7、完善人口发展策略,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1)调整完善生育政策 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不动摇,坚持党政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坚持落实“一票否决”,不断完善目标责任管理体系,确保责任到位、措施到位、投入到位、落实到位。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深度整合资源,大力提升生殖健康、妇幼保健、托幼等公共服务水平。深入推动计生依法治理,大力弘扬先进婚育观念,严格控制政策外多孩生育,确保出生人口性别比稳定正常。积极引导人口合理有序流动,全面提升流动人口卫生计生均等化服务水平。 坚持依法管理,控制政策外生育、特别是多孩生育,引导群众按政策生育,提高实行计划生育的自觉性。提升生殖健康、妇幼保健、托幼机构等公共服务水平。注重计生利益导向制度建设,促进计生家庭发展,帮扶有特殊困难的计划生育家庭,建立独生子女死亡、伤残家庭扶助制度。坚持男女平等基本国策,保持出生人口性别比稳定正常,保障妇女和未成年人权益。健全扶残、助残服务体系,提升残疾人服务保障水平。积极开展应对人口老龄化行动,弘扬敬老、养老、助老社会风尚,建设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的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推动医疗卫生和养老服务相结合,探求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全面放开养老市场,通过购买服务、股权合作等方式支持各类市场主体增加养老服务和产品供给。 加强和规范社会抚养费征收管理。全力推进计划生育群众自治,深化诚信计生和阳光生创建活动。大力加强便民服务,方便群众办事,建立以人为本、寓管理于服务之中的新型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体系,形成稳定适度低生育水平的长效机制。全面推行生育证件办理制度改革,切实解决群众反映的计划生育办证难问题。 (2)科学整合,优化基层队伍 充分整合卫生和计划生育资源,抓好行政管理、监督执法、技术服务、村居专干和协会组织等基层机构和队伍建设。稳定行政管理机构和队伍,健全乡镇(街道)计划生育办公室,配备至少2名行政执法人员。大力加强公共服务供给,提高生殖健康、妇幼保健等服务水平。优化配置服务机构,有效整合县、乡妇幼保健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资源。加强村(居)计划生育队伍建设,村级配备计划生育女专干。强化培训考核,提升基层队伍素质,稳定基层计生队伍。健全完善基层计划生育协会组织。 (3)加强出生人口监测和综合管理 大力加强计划生育基层基础工作,做好出生人口监测,确保全面两孩政策稳妥扎实有序实施。加强部门协调配合,建立和完善“两非”行为查办和处理常态工作机制,严查“两非”案件。把关爱女孩行动和出生人口素质综合治理工作纳入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公民道德建设规划中,作为建设“平等、健康、文明、和谐”家庭文化的重要内容。建设社会主义新型生育文化,为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加大信息共享力度,认真落实出生实名登记制度。加强孕情监测和服务,加强B超、终止妊娠手术和药品管理,落实孕情包保制度,改善人口年龄、性别结构,引导人口合理分布。制定有利于女孩和女孩家庭发展的社会经济政策和社会保障政策,营造全社会关心女孩健康成长的良好氛围。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估体系,实行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工作目标管理责任制。 (4)加强宣传倡导 推进利益导向机制建设,着力抓好计划生育法定奖励、扶助政策的落实和计划生育家庭发展能力的提升,注重帮助和解决计划生育家庭的实际困难,重点加强对计划生育特殊困难家庭的扶助关怀;围绕打造“健康建始”,开展“健康家庭”创建活动,即健康的生活环境、健康的家庭氛围、健康的优生优育、健康的生活行为,全面实施家庭发展能力建设项目,不断拓宽民生服务领域,面向家庭提供计划生育、生殖健康、优生促进、儿童早期发展指导、青少年健康人格教育、老年照料等服务。 (5)深化流动人口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 推进流动人口卫生和计划生育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确保流动人口充分享受基本公共服务。健全区域协作和信息交流工作机制,加强跨省流动人员卫生计生服务管理,开展流动人口动态监测与统计分析。深化流动人口婚育证明电子化改革,方便流动人口办理生育服务登记。建立多渠道的流动人口卫生服务经费投入机制,逐步扩大流动人口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覆盖范围,保证流动人口在传染病防治、孕产妇管理、儿童保健和免疫接种、职业病防护等方面享有公平的基本卫生保健权利,切实维护流动人口健康权益和保障公共卫生整体安全。开展流动人口关怀关爱活动,维护活动人口合法权益,促进流动人口社会融合。 8、逐步提高基本医疗保障水平 重点解决筹资机制不健全、重特大疾病保障机制不完善、医疗服务监管尚需加强、支付方式改革有待深化等问题,进一步巩固完善全民医保体系。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三项基本医保参保(合)率稳定在95%以上,个人缴费及政府补助标准同步增长。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支付比例分别达到70%以上和75%以上。推进城乡居民基本医保制度整合和完善筹资机制;改革医保支付制度;健全重特大疾病保障制度;推进异地就医结算管理和服务;发展商业健康保险。 9、不断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1)加强县级医疗服务体系建设,不断完善县级医疗卫生服务功能。新建县人民医院医技楼及患者休闲广场、县传染病隔离病区、优抚医院、县医疗废弃物处置中心,实施县疾控中心业务综合楼及健康管理中心、中医院整体搬迁。使县级医疗卫生逐步满足肿瘤病、精神病、传染病、老年康复、传统医疗、医养融合等新时代医疗卫生服务状况。 (2)加强基层医疗机构建设,提高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巩固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建设成果。以老年康复、公共卫生服务为主,实施乡镇卫生院公共卫生及健康服务中心建设,以旅游、休闲、养生医疗服务为辅,扩建高坪镇卫生院,整体搬迁建设花坪镇、官店镇卫生院,新建龙坪乡楂树坪村、业州镇当阳坝村医疗服务中心,不断满足旅游、休闲、养生的服务需求。新建200个村卫生室,其中,新建97个贫困村卫生室,配齐配强村卫生室基本设备,每个乡镇配备一辆移动式、智能化、信息平台、公共卫生综合服务车,逐步完善乡村卫生一体化服务功能。 (3)推进中医药发展。进一步巩固中医院及综合医院中医科的建设,继续培植一批国家级、省、州级中医重点专科,加大优秀中医临床专家的培养。在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广泛开展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 (4)提升医疗急救水平。建立健全全县医疗急救网络,完善县急救指挥中心、急救站管理机制,实现院前急救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紧急救援的规范管理,统一指挥,高效运行。 10、大力发展中医药事业 (1)中医药医疗资源:到2020年,50%以上的乡镇卫生院设立中医科住院病区;60%以上的社区卫生服务站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培养一批能中会西的乡村医生,70%的村卫生室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鼓励社会资本举办中医医疗机构,积极推动中医门诊部、中医诊所的规范化建设,鼓励中医专业技术人员开办个体中医诊所,允许药品零售企业举办中医坐堂医诊所。 (2)中医药服务:中医医院提供中医药服务诊疗人次达到总诊疗人次的30%。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提供中医药服务诊疗人次达到总诊疗人次的20%。 (3)中医药人力资源:到2020年,中医类别医师占医师总数的20%。 (4)中医药文化科普:推动中医药科普知识进乡村、进社区、进家庭,到2020年,中医药科普知识普及覆盖全县90%以上的行政村、社区及家庭。 (5)在疾病预防与控制、妇幼保健中积极运用中医药方法和技术,充分发挥中医中药在重大疾病防治和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重要作用,加大中医药卫生应急和重大疾病防治网络建设。 (6)加强基层中医药工作,积极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到2020年,乡镇卫生院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推广中医适宜技术达15项,村卫生室及社区卫生服务站推广中医适宜技术达8—10项。 (7)推进中医药科技继承与创新。开展名老中医药专家思想及临床诊疗经验的传承研究。挖掘、整理、总结和利用民间医药知识与技术。 (8)提升中药产业发展水平。加强中药(民族药)资源保护、研究开发和合理利用。加强医疗机构对中药饮片和配制中药制剂的管理。支持中药材种植标准化、规范化、专业化、区域化生产, 推进现代中药产业基地发展。 11、加强疾病预防控制工作 (1)建立健全全县各级政府领导、多部门配合和全社会参与的艾滋病防控体系。健全艾滋病实验室和艾滋病疫情监测网,落实“四免一关怀”政策,加大预防知识宣传教育力度,有针对性地推行预防干预措施,艾滋病控制在低流行水平。 (2)到2020年,为全县所有城乡育龄儿童提供安全、有效、免费、均等化的国家免疫规划疫苗的预防接种服务,常规疫苗和扩大免疫疫苗接种率均达到95%以上,开展麻疹主动监测工作,适时开展不同人群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活动,进一步巩固消除麻疹工作,继续保持无脊灰状态。 (3)完善覆盖全县的慢性病和重性精神病报告网络监测系统,加强危险因素干预,深入开展慢性病筛查,规划建成国家级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县。 (4)能开展的食品安全检验检测项目数达到200项,食品污染以及食品中有害因素监测网络初步覆盖城乡。具备水质常规指标全部项目,以及非常规项目指标中重金属、有机物染污等重点控制指标的检测能力,具备常规指标检测能力。 (5)建立健全职业卫生工作机制,形成健康监护、现场监测评价的科学合理格局,提高职业病预防控制及职业病(尘肺)诊断能力。 (6)规划建成以县疾控中心为依托的健康管理中心,建立一支高质量、高层次、规范化、专业化的健康管理队伍,着眼于个体疾病危险因素的干预,致力于通过食物、运动加药物的模式改善其健康状况,减少住院医药费用,减轻财政投入压力,真正惠及百姓。 12、加强卫生计生监督执法 (1)健全完善卫生计生法治建设的领导机制和统筹协调机制,构建卫生计生基层执法体系,提升卫生计生事业建设的法制化水平。 (2)整合卫生计生行政执法资源,加强卫生计生执法队伍建设,确保执法队伍健康发展。 (3)有计划地推进普法学法。建立定期学法用法培训制度,强化卫生计生服务机构及医务人员是医疗服务质量第一责任主体意识,进一步加强卫生计生服务机构内部学法用法培训力度,不断提升全体卫生计生从业人员依法执业理念和能力水平。 (4)深入推进行政审批“三集中”制度和计生服务方式改革。进一步精简行政审批事项。依法取消、下放、简化、规范审批(服务)事项。创新审批方式,按照“三集中”要求,构建“一窗式登记、一站式服务、一条龙管理”行政服务运行模式。将所有卫生计生行政审批事项统一进驻政府服务中心,实现集中审批。实行流程再造,规范审批流程,实施行政审批事项分级分类管理,减少审批环节。健全行政审批管理、监督、评价和责任追究等制度体系。 (5)依法规范社会抚养费征收、管理、使用,切实整治乱收费乱罚款的问题,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严禁“放水养鱼”,严禁坐收坐支,严禁查处截留、挪用社会抚养费等问题;从源头治理行业不正之风及腐败行为,促进计划生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6)深入推进出生人口性别比综合治理工作。依法开展专项治理行动,集中力量查处一批“两非”典型案件,依法严肃处理一批“两非”典型案件,依法严肃处理一批涉案单位及责任人。进一步完善工作制度和机制,统筹推进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工作。 13、加强卫生计生信息化建设 (1)规范建立全县人口健康信息平台。建立以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为核心,支撑和涵盖各类卫生计生业务应用的信息系统,实现信息共享和数据交换。 (2)建设全县卫生计生信息化专用网络环境。按照全县统一规划、资源共享的原则,全县卫生计生信息专用网络实现整合各卫生计生业务应用系统的网络架构。 (3)实现全县居民健康服务“一卡通”服务。按照统一的标准和规范,统筹推进以新农合业务、医院就诊服务为主要内容的全省居民健康服务一卡通工程,建立融医疗、公共卫生、综合管理以及费用结算、金融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业务应用和数据交换平台,推进医疗资源和病人就诊等信息的共享和共用, (4)完善卫生计生业务应用系统。以卫生计生信息平台为基础和依托,部署好基础数据库与卫生GIS平台、卫生应急指挥、医疗救治、卫生监督执法等信息系统、卫生资源网络直报数据采集监测平台、居民健康档案管理系统、电子病历的应用推广、社区卫生服务与妇幼保健信息化建设、基本药物制度管理与服务体系、全员人口信息系统等业务应用平台。 (5)继续加强“数字化医院”、远程医疗和预约诊疗服务平台建设,推广区域化医疗合作,构建便捷化的医疗服务信息体系。 14、加强妇幼健康服务工作 到2020年,居民健康生活质量明显改善,人群主要健康指标达到或接近全国平均水平。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适应我县经济发展水平,适应人民健康需求和承受能力的较为完善的妇幼卫生体系,形成有梯队、有活力的妇幼保健专业人才队伍,妇女儿童主要健康指标在全州达到领先水平,出生缺陷发生率明显降低。 15、加强卫生计生宣传 (1)深化理论研究,凝聚思想共识。面向全县卫生计生系统开展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宣传教育,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卫生计生国情教育。做好高层倡导、部门协调和社会动员,增进各级党政领导干部和社会各界对卫生计生事业的重视、理解和支持。 (2)加大新闻宣传力度,提高舆论引导能力和水平。认真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报道,解读政策,展示成就、推广经验、树立典型。健全舆情监测和处置长效工作机制,及时回应社会关切,有效引导社会舆论。 (3)提升社会宣传实效,营造有利环境。大力宣传基层卫生计生工作的生动实践和感人事迹,弘扬主旋律,传递正能量。树立卫生计生系统的良好形象。结合世界卫生日、世界人口日、无烟日等重点卫生计生纪念日、节庆日,制定年度社会活动宣传计划,主动开展新闻宣传和健康教育活动。规范和优化户外宣传标语,拓展户外宣传环境宣传渠道。 (4)加强健康教育工作,提高居民健康素养水平。继续开展“健康中国行”合理用药主题宣传教育活动,持续开展居民健康素养促进行动,实施健康素养促进行动规划(2014-2020年)。普及居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提升全县居民健康素养水平。 (五)主要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强化政府责任。卫生计生事业是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家庭幸福和生活质量的重大民生问题。政府在保障人人享有基本卫生计生服务中起着主导作用,发展卫生计生事业是政府的重要职责。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卫生计生工作,将卫生计生事业发展的主要目标与任务纳入当地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纳入目标管理责任制,切实加强领导,采取有效措施积极推进。建立考核评价机制,对各级政府完成卫生计生工作目标与任务情况定期进行考核评价,给予奖惩。加强部门协调,动员全社会支持和参与卫生计生工作,为卫生计生事业发展创造宽松的环境。健全规划的推进机制,增强规划的引领力、约束力和执行力。 2、加大卫生投入,拓宽筹资渠道。要进一步落实各项卫生计生投入政策,建立科学稳定的卫生计生投入与增长机制,确保政府卫生计生投入增长速度不低于财政支出的增长幅度,确保政府卫生计生投入占财政支出的比重越来越大,确保政府卫生计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的比例越来越高。落实各类卫生计生机构财政补偿政策,全面建立专业公共卫生计生机构、城乡基层医疗卫生计生机构绩效工资制度。调整和完善政府卫生计生财政投入结构,重点向基层卫生计生、边远卫生计生领域倾斜。努力拓宽卫生计生投入渠道,支持民间资本进入卫生计生投资领域,建立多元化筹资机制。加强卫生计生财政资金监管,确保专款专用。 3、转变管理方式,提高服务能力。强化卫生计生全行业管理,加强卫生计生行业服务质量监管。要突出全局性、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工作,将目标任务分解到年度、到乡镇,建立工作目标考评机制,推动各项目标任务的落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