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生食用蘑菇(蕈类)营养丰富、味道鲜美、肉质细嫩,自古以来就被人们视为食用佳品。近期,我县雨量充沛,空气潮湿,野生蘑菇生长旺盛,是食用野生蘑菇的季节,采食野生蘑菇极易导致野生毒蕈中毒事件,给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因此,建始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特别提醒全县市民,应谨慎食用野生蘑菇,不要采摘自己不认识的蘑菇(蕈类)食用,以免危及自身和家人的生命安全。
蘑菇寄生于枯树上或朽根中,种类很多,蕈体与柄通常呈白色,老时为淡黄色,部分为咖啡色,肉质柔软肥嫩,鲜美可口。
目前,我国已鉴定的蕈类中可食用的蘑菇近300种,有毒蘑菇100余种,其中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安全的约10余种。最常见的毒蘑菇有褐鳞环柄菇、肉褐麟环柄菇、白毒伞、鳞柄白毒伞、毒伞、秋生盔孢伞、绿帽蕈、毒蝇蕈、马鞍蕈、鹿花菌、包脚黑褶伞、毒粉褶菌、残托斑毒伞等。
毒蘑菇中毒最快10分钟发病,最慢潜伏24小时。中毒蘑菇的临床表现复杂多样,最严重的可导致人员死亡。
毒蘑菇的识别方法:
1、生长地带:可食用的无毒蘑菇多生长在清洁的草地或松树、栎树上;有毒蘑菇往往生长在阴暗、潮湿的肮脏地带。
2、颜色:有毒蘑菇菌盖颜色鲜艳,有红、绿、墨黑、青紫等颜色,特别是紫色的往往有剧毒,采摘后易变色;而无毒蘑菇多为咖啡、淡紫或灰红色。
3、形状:无毒的菌盖较平,伞面平滑,菌面上无环,菌柄多无菌环;有毒的菌盖中央呈凸状,形状怪异,菌面厚实板硬,菌柄上有菌环、菌托,菌柄细长或粗长,易折断。
4、分泌物:将采摘的新鲜野蘑菇撕断菌株,无毒的分泌物清亮如水(个别为白色),菌面撕断不变色;有毒的分泌物稠浓,呈赤褐色,撕断后在空气中易变色。
5、气味:无毒蘑菇有特殊香味;有毒蘑菇有怪异味,如辛辣、酸涩、恶腥等味。
6、测试:在采摘野蘑菇时,可用葱在蘑菇盖上擦一下,如果葱变成青褐色,证明有毒,反之,不变色则无毒。
7、煮试:在煮野蘑菇时,放几根灯芯草,些许大蒜或大米同煮,蘑菇煮熟,灯芯草变成青绿色或紫绿色则有毒,变黄者无毒;大蒜或大米变色有毒,没变色仍保持本色则无毒。
8、化学鉴别:取采集或买回的可疑蘑菇,将其汁液取出,用纸浸湿后,立即在上面加一滴稀盐酸或白醋,若纸变成红色或蓝色的则有毒。
9、对照法:借助地产彩色蘑菇图册,逐一辨认食用菌或毒蘑菇是一个很好的方法。
误食毒蘑菇该怎么办?
误食毒蕈后切不可掉以轻心,要及时进行催吐、洗胃、导泻、灌肠等措施,尽可能地排斥胃肠道内未被吸收的毒素并进行规范治疗。
如果怀疑自己食用了毒蘑菇后,不要等待,要在第一时间内到就近的医院就医,在医生的指导下排出毒物,接受医生的专业救治。
建始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提供 2013年8月1日
|